诸暨田秀才缘结北京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1-07-17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诸暨田秀才缘结北京研究员

 

    “种植番薯要采用起垄的方式”、“番薯覆膜的好处”、“番薯为什么要摘心”、“把番薯的翻藤改为提藤”……一句句通俗易懂的语言,一项项先进实用的技术,让参加培训的诸暨山区农民听得不亦悦乎。
    授课的老师一口北京普通话,黝黑的脸庞看起来就是一位地道的老农民,只是从架着的眼镜中透露出些许知识分子的味道。其实,他是一位早在1996年就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励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他,名叫毛志善,今年65岁,2007年退休前曾任北京市大兴农科所所长等职务,并先后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15项,出版《甘薯优质高产栽培与加工》等著作8本,退休后继续从事甘薯等农作物的技术推广工作,是一位既有理论知识,又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农业专家,曾获农业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如今,他受诸暨市璜山镇鼎新村冯永才的邀请,担任总技术顾问,并签订了连续5年且每年在诸暨市累计工作时间4个月以上的协议。这一松散与紧密相结合的技术合作方式,在我市农村并不多见,而它则起缘于农民高级技师冯永才的发展理念。

    作为省科协命名的省级农村科技示范户、绍兴市十大优秀青年、诸暨市十佳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市科协界政协委员,冯永才在创办以加工番薯为主的诸暨市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一直将服务山区农户放在了首要位置。他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500多家农户签订订单红薯基地1200亩,为农户增收450万元以上,开发加工的薯类休闲食品也让番薯的附加值提高了25倍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全镇红薯年产值比过去几年翻了几番。同时,作为我省第一只同类产品,去年以来已有165吨薯条、薯片飘洋过海落户意大利和香港市场。但在实践中,冯永才始终认为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素质和帮助农户提高技艺仍是当务之急。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最终与北京毛志善研究员缘结诸暨。

    6月底,毛志善研究员来到诸暨,通过对农户的种植模式和应用技术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后,立即制订出因地制宜的培训方案并付诸实施,至今已经采用课堂传授和田头指导形式,分别为璜山、陈宅、东和等镇乡的200多位番薯种植户进行了首轮技术培训。据冯永才介绍,毛志善研究员在诸暨期间,一方面将大力推广普及番薯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实现增产10%以上的目标。另一方面,与冯永才合作进行科技项目实验,组建成立番薯种苗引繁研究所,目前,冯永才已引进试种12个番薯新品种,并采用了诸暨市从未用过的4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对比选育。

诸暨市科协  王晓聪


信息来源: 市科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