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建议(2015年第3期):关于建设绍兴美丽水城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1-15 17:54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编者按:自古以来,水被看成是绍兴的城之魂,人之灵。 “百舸千舟摇摇摇,一河两岸桥桥桥。”这是绍兴“漂”在水上的一个真实写照。绍兴是一座古老的水城。清代时,绍兴城面积为7.4 平方公里。当时,有大小河道33 条,总长60 多公里,水域面积占城市面积的33%。现在,城区内仍有河道17 条,河道总长度31 公里,河道面积占市区面积的7.8 %。

  201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绍兴市古桥学会秘书长罗关洲等承担市科协《重建绍兴水城中交通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软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重点考察了浙东运河上古桥和绍兴有创造发明价值的古桥共计30多座;收集整理重建绍兴水城中交通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文字资料和照片资料;编辑《绍兴水城中交通文化遗产》。针对如何更好的建设绍兴美丽水城,课题组提炼了本建议,呈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

 

关于建设绍兴美丽水城的建议

绍兴市古桥学会  罗关洲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中国大运河浙东运河段相关联的许多内容也达到了部分申遗成功的目的。如:浙东运河上的绍兴古桥,运河边的“天下第一路——绍兴路”,运河穿城而过的绍兴古城,运河上的码头、港口、堰闸、堤坝、斗门,东湖石宕,唐诗之路运河段,浙东运河上的东鉴湖段也达到了申遗成功的目的。《中国大运河》是水利遗产、交通遗产、商业遗产、城市遗产、军事遗产和多项文化遗产的综合体。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为绍兴建设美丽水城带来了大好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创造水城建设的最大利好。现就建设绍兴美丽水城,保护、开发交通遗产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       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确定《中国大运河》绍兴境内段的保护内容、范围和规格,设立保护标志。将这份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作为水城建设的一个重点,水城建设的规划重点。

  二、       由交通局、文物局建立浙东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交通文化项目档案,主要有:

  1.运河上的古桥档案:

  太平桥(明代建,拱梁组合立交桥)。

  融光桥(明代以前建,半圆拱立交桥)。

  纤道桥(唐代建,阮社段纤道桥、柯桥街区段纤道桥、东关以东段长瑞桥、小雁桥、大雁桥)。

  虹桥(宋代建,半圆链锁拱桥)。

  迎恩桥(明代,七折边拱桥)。

  光相桥(始建东晋,国内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半圆拱桥)

  小江桥(宋代,半圆并列砌筑拱桥)。

  广宁桥(宋绍圣四年重建,中国最早的七折边立交桥)。

  八字桥(宋宝佑重建,现存最古的城市微拱梁桥)。

  泾口大桥(清代建,国内唯一的三孔马蹄形拱立交桥)。

  2.运河边的古道档案:

  古纤道(春秋——清代,从萧山到宁波的运河边古纤道全程,这是国家级文物——古纤道的本意,其中精华段是绍兴纤道桥。现存:古纤道阮社段、古纤道柯桥段、下大路段、古纤道东鉴湖北岸段、古纤道东关段、古纤道四十里河段等)。

  天下第一路——绍兴路(在运河边现只有绍兴市区西郭段、上大路、下大路段。)(原路大部分区段现为104国道)。

  3.运河边的古桥档案:

  永丰桥(半圆链锁拱桥)。

  会龙桥(宋代,石梁廊桥)。

  北海桥(唐书仙李北海居此桥边)。

  龙华桥(国内二座城市宋代闸桥之一)。

  曼湖玉隐桥(运河上唯一的石梁栈桥)。

  东双桥(宋代,半圆并列砌筑拱桥)。

  谢公桥(始建于东晋的七折边拱桥)。

  4.运河边的古码头档案:钱清码头、柯桥码头、绍兴港、东关码头、百官码头、小越码头。

  5.运河上的堰闸、堤塘、过坝设施档案:清水闸、五夫坝、河清坝、下陈坝、通明堰、曹娥老坝底、小越升船机、东鉴湖堤塘等。

  三、设立古运河原生态修复工程。如:东鉴湖堤塘、堤塘路、堤塘桥工程、古运河四十里河段修复工程等。

  四、由绍兴市航运管理局对运河航道和运河相连航道按通航标准清理非法占用的河面,按宪法规定,明确航道的国有资产权,保证运河按航运部门核定的标准通航。尽快开通暂时未通航的运河河段。在古运河和其他核定航道建桥,必须经航运管理局批准,保证航道净空的高度,达到航道通航技术标准。坚决杜绝建一座桥,废一条航道的现象。

  五、将新浙东运河与世界文化遗产浙东运河的不同河道相区别。向省政府建议,督促宁波尽快开通新浙东运河500吨宁波段,让500吨级的新浙东运河绍兴段全面发挥作用,减轻对古运河的压力。

  六、交通、城建、水利部门要设立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交通、城建、水利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制订交通建设与《中国大运河》保护相互促进的科学规划。绍兴科协系统相关学会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如:《浙东运河古桥系列的营造技艺研究》、《东湖石宕的开采技术研究》、《斗门、堰闸建造技艺研究》、《绍兴古船建造技艺研究》、《历史上浙东运河在中国陶瓷、丝绸、粮食、食盐等重要物质国内外运输中的地位研究》、《浙东运河在历史上运河城镇带、市场带、旅游带、产业带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公路网、航道网、铁路网综合协调发展研究》等等。要根据现实需要提规划目标。不能机械照搬环线交通模式。北京搞三环、四环是因为皇城居中,不能穿越,只能用环线向外扩展。现在全国城市交通都用这种模式,就会产生一些不科学之处。如果水路也要硬搬环线交通,挖河成环,更会有不科学之处。城市交通线路规划只能因地制宜。绍兴提过“一河一街一绿”的规划模式,也是一种不科学的机械提法。水城格局保持多样化的历史格局。

  七、为绍兴古桥申遗,做好绍兴古桥保护的基础工作:

  绍兴古桥曾作为唯一的申遗项目向省府作过申报,虽然没列上,但名次仍然居前,所以仍要作好基础工作,争取时机,让绍兴古桥走向世界。这些基础工作有:

  1.确定一批申遗的代表性桥梁。

  2.对申遗起作用的有技术价值的古桥进行全面测量,画出正视图、俯视图、内部结构图。

  3.整理申遗的代表性桥梁的所有历史资料;古桥整体始建、重建、大修、小修的记录;各阶段的桥型变化和断代;各阶段的部件保留情况的断代依据和桥饰的时代特征;上报古桥申遗预备名录时,不能简单地将古桥最后一次的重修、重建的年代定古桥年代。上报材料要按联合国相关部门的规定全面表述。

  4.对申遗的代表性桥梁所包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正确的表述。

  5.有可能得到的古桥桥桩等有炭元素的物质,进行C14鉴定工作。

  6.用桥饰图案进行古桥时代比照。以八字桥为比照物对相关古桥作石质部件作风化程度的对比。

  7.收集可以相对论证古桥年代的物证。如古桥上纤绳在古石桥上的磨出的深槽、桥拱下钟乳石的长度,顶盘石下、桥基石下的铜钱年代、与古桥同时建立的桥亭、桥碑年代等。

  8.提出:“十大古桥群,九项称冠军”的申遗口号,提高绍兴古桥的地位。

  9.建立绍兴古桥非物质文化陈列室。绍兴申报的《石桥营造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遗项目要求建立此陈列室。通过此陈列室,提高绍兴古桥的宣传力度,达到此项目的传承要求。可以将《石桥营造技艺》有关资料与中、小学课本中的《赵州桥》、《中国石拱桥》二篇课文的教学结合起来,绍兴古桥旅游可以开创跟着课本游绍兴的第二条旅游线路。

  10.参与国家十二部委研究中国古代创造发明的《指南针计划》课题,上报《绍兴古桥创造发明》专项课题。与茅以升基金会联合召开《古桥申遗、古桥创造发明研讨会》。王志珍院士今年有意来绍兴考察古桥,如有适当机会,可请王志珍院士来绍兴指导。

  11.建立绍兴石桥营造技艺传承基地。用带徒弟、做可拆解的桥模、开展古桥技术科普宣传等形式传承石桥营造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利用新科技馆、新文化馆分阶段展示科学建设水城,保护古桥的成果。

  九、新科技馆后面有一座安心村的太平桥,听说要拆掉移建到别处。这是一座由半圆拱变形为椭圆形拱的古石拱桥,很有保存的科技价值。此桥现处于规划新开河道的河中。我建议在此桥二端建类似阮社太平桥式的石梁桥,这里将会有一处美丽的水城景观,既保住了古桥,又创造了一处新景观,二全其美。如果一定要拆,应该设立科研课题,将拆古桥的全过程和移建的全过程用摄像拍下来,制作成DVD,保留这座古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任务可由绍兴市古桥学会承担。(绍兴另一座由半圆拱变为椭圆形的古桥是绍兴市柯桥区的咸宁桥,现还保存。在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中有载,这种变形拱桥对研究防震有科学价值。)

  十、正确定位美丽绍兴水城建设。重建绍兴水城不能光理解为绍兴市老城区的水城重建。应该理解为以老城区为核心,以绍北平原为外延的美丽绍兴水城的建设。绍兴老城区和柯桥、东浦、安昌、齐贤、斗门、东关、小越、百官、丰惠的历史街区和相关区域的交通文化设施、水利设施、商业设施是建设美丽绍兴水城的基础。规划部门要将现存所有历史水城要素组合起来,交通文化遗产要素组合起来,将历史上存在过的要素有重点加以恢复和仿建。创造美丽水城的旅游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经济功能。打响绍兴美丽水城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绍兴市科协2014年度软课题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罗关洲,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责任单位绍兴市古桥学会秘书长、法人代表。


信息来源: 市科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