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领域的“科学魔方”
——“中国光催化第一人”付贤智与绍兴企业的故事
|
|||||||
|
|||||||
柴静《穹顶之下》的热播,再次掀起“抗霾”大波。在收罗抗雾防霾的各种神器中,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让人耳目一新。 而在绍兴,有一家以生产光催化产品的企业与院士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由此打开了——
光催化领域的“科学魔方” ——“中国光催化第一人”付贤智与绍兴企业的故事 █绍兴市科协 邵肖梅
“G20”峰会中的绍兴元素 盛夏的杭州,骄阳似火。“G20”峰会前的省城车水马龙,一派繁忙的景象。 焕然一新的庆春路天桥旁,经过光催化罩面涂料精心涂层的天桥表层光洁如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靓丽。在离此不远的杭州环城东路隧道工程中,光催化的身影也随处可见。作为杭州“G20”峰会中的重点环境改造工程,一家位于绍兴滨海新城的科技型企业大显身手,展示着科技的神奇魔力。 一面普通外墙涂上一种特殊涂料,不仅将具备长久的自净功能,还可以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研发这个产品的“魔术师”就是浙江和谐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一个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付贤智领衔,福州大学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驻专家产学研紧密合作的企业。 “光催化就像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线照射,就可以将空气中有害的有机物迅速氧化分解为无毒无害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清涂污染的目的。”每每说起光催化,公司掌舵人陈纳新就滔滔不绝。 在进入世人瞩目的杭州“G20”峰会改造工程前,陈纳新的光催化产品触角已经遍布全省各地,省信息中心、浦发银行总部、浙江中石化、广汽丰田大楼、绍兴BRT车站、市质检院基地等系列项目,达到了自清洁、抗老化、抗菌防霉、净化空气等预期目标,获得用户一致好评。从无到有、从浙江延伸到全国,产品涉及的领域从灯具升级到自洁涂料、污水处理设备,陈纳新用了整整七年时间做到了这一点,他也被称作光催化技术产业化浙江第一人。而他的背后,少不了“中国光催化第一人” 付贤智院士的身影。
“中国光催化第一人”结缘绍兴 付贤智,一个带着浓重闽南口音的“七十年代学霸“,1958年出生于福建邵武,1978年他以化学100分、物理98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化学系破格录取。1991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北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付贤智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知名学府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在该校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7年,麦迪逊大学以“杰出科学家”的身份、绿卡、高薪等挽留他,但付贤智拒绝了。他说,出国就是为了看看国外的教授怎么做科研,打算掌握了他们先进的科研方法,再报效祖国。 付贤智回国不到一年,便争取到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研经费高达3060万元,是当时国家光催化领域和福建省最大的科研项目。而他撑起的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光催化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从留学美国期间研制的第一台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开始,付贤智就立志做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光催化产品。付贤智说:“人们对室外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已有深刻认识,而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状况不甚了解,以为室内空气比室外空气好,而实际上我国因空气污染导致人体疾病的医疗费用估算为171亿元,而城市的大多数居民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是一件关系国民健康的大事,而光催化技术就是着力解决此问题的。” 光催化,顾名思义,就是让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纳米光催化剂上,使受污染的水和空气中甲醛、苯等有机物迅速氧化分解为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彻底清除空气污染的目的,同时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净化空气的功能。这种国际领先的纳米光催化属环境友好型技术,分解有机物彻底,不产生二次污染。 付贤智携“纳米光催化技术”于2002年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光催化空气净化器,逐渐实现了产业化,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空气净化技术研发基地”。 陈纳新与光催化技术结缘并非偶然。从2001年起,他一直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广和科技新产品研发经营等。许多开创性的科技策划案例出自他手——广州高科技名品(成果)展贸中心、 中国首届“科技走进生活”体验式高科技成果(新品)博览会;中国第一家“科技超市”。 2009年的一天,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光催化技术论坛上,作为企业代表,陈纳新参加了此次论坛。而付贤智则是主讲嘉宾,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光催化技术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走入千家万户指日可待。”与付贤智院士的想法不谋而合,陈纳新主动上前跟付贤智院士认识,还交换了名片。 由此而始,陈纳新攀上了这门“高亲”,而付贤智院士也从此与古城绍兴结下了不解之缘。
光催化市场的“追梦行者” 科技的魅力,就像魔术一样,充满神奇。 有意思的是,在那次“北京论坛”后,陈纳新还开始了自行研发,首先瞄准的是光催化空气净化灯。“通过两年时间的不断努力,第一代的光催化空气净化灯研发成功了,我还成功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陈纳新与付贤智院士交往渐多,还去福州大学参观了付院士组建的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光催化技术的认识日渐加深。光催化技术一直被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所追捧,从2010年起,陈纳新致力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光催化产品王国”,陆续推出了“紫馨”品牌的空气净化灯,(室内、车内、空调内)空气净化器,、光催化自洁涂料等一系列光催化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赚足了口碑。 有了光催化空气净化灯的科研成果,陈纳新决定回到老家上虞创办实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2009年,陈纳新在滨海新城沥海工业区创办了浙江和谐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首款产品就是空气净化灯。如今,治理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由于这种应用光催化技术的空气净化灯,持续高效分解空气中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迅速氧化分解为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空气,清除污染的目的。因此,产品一推向市场,就颇受市民的关注。汽车内空气污染也一直为广大车友所烦恼,看准市场空白,“和谐光催化”还推出了车内、室内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目前,已经研发至第六代,受到了很多客户的喜爱。 2010年,绍兴市科协鼓励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他想到了付贤智院士,表达了“结亲”的意愿,想不到付院士欣然答应,还决定把他花了5年时间研发成功的光催化喷涂剂,与该公司联手开发市场,实现产业化。喷涂剂能彻底分解PM2.5附带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外墙、混凝土、木材等基材上面,起到了抗老化、耐腐蚀、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我们曾经做过实验,经过喷涂处理的外墙,即使几年不经任何清洗,依旧如新。”陈纳新说。 冬去春来,如今,浙江和谐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从光催化空气净化灯,升级换代到光催化室内、车内净化器等,光催化系列产品进入全国市场。 “我们的年产值从最初的几十万元,达到了现在的三千多万元。”陈纳新说,这其中科研的贡献率在95%以上。付贤智院士专家团队的加盟,使得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成长为如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现在,付贤智院士一年来企业至少一两趟,而他的项目组3个成员则每年在企业工作时间达6个月以上。“绍兴印染企业众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印染废水。现在,公司正在研发印染废水光催化处理和回用技术技术。”陈纳新说,研发成功后,这对绍兴企业来说则是功德一件。 据了解,“和谐光催化”的目标是3年内在滨海新城打造一个光催化产业园,形成集光催化技术研发、孵化、生产、营销、服务一体化的产业化大型基地 。 每一次新产品的问世,即是对传统产业的一次华丽转身。仅以涂料为例,陈纳新说,涂上这种涂料,犹如植物光合作用一样,通过阳光照射,产生氧化、亲水等性能,可灭菌、分解油污等,可起到自清洁作用,可防止金属材料表面的氧化生锈,实现基底材料的自清洁、抗老化等功能。目前,公司的光催化技术成功实现与传统建材表面的深度嫁接,通过制造流水线环节涂覆光催化喷涂剂生产“吃雾霾”具自洁功能的外墙建材,上市公司开尔新材、精工钢构、灵汇电子等企业与公司建立了产业化合作关系。这样的战略合作,无疑为和谐光催化企业增加了成功的砝码。 信息来源: 市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