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院士看绍兴
80多位院士、专家走文化之旅献发展良策

发布时间:2018-08-09 09:15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赏绍兴山水、听绍兴曲艺、品绍兴人文……7月30日至8月3日,2018年浙江省院士专家疗休养活动在古城绍兴展开。80多位来自省内各地的两院院士、省特级专家到访绍兴,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踏看绍兴山水。

虽然是悠闲的疗休养,但这些前沿科学领域极具权威、颇有建树的院士、专家们仍以非常独特的眼光,在游历中为绍兴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


●记者 徐霞鸿 实习生 蔡余佳玥 文        见习记者 章 斌 摄

  

  

感受绍兴山水之魅

咔嚓!咔嚓!相机的快门声不断在耳边响起。

8月2日上午,柯岩风景区秀美的湖光山色,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由省委组织部请来的80多位两院院士、省特级专家。当天,已经是他们在绍兴疗休养的第4天。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用他们的视角一同浏览绍兴。

景区入口处的回音壁,吸引了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当回音壁上传来他的回声时,这位72岁乡贤脸上,露出了童真般的笑容。

“好!”在鲁镇的街头,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一边欣赏“阿Q”的表演,一边竖起大拇指,连声叫好。而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位秋,则站在了“鲁四老爷”的身旁,留下了合影。

“一年一度的院士专家疗休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一项制度性举措。从1998年开始,到今年是第21年。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传递中央、省委新精神、新要求的重要渠道,院士专家服务地方的重要载体,以及我们从事人才工作的同志和广大院士专家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来绍兴疗休养的有19位在浙的两院院士和63位省特级专家,他们涉及农业、医药、建筑、海洋、航空航天、地球科学、医学等众多专业领域,曾为浙江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将疗休养的目的地定在绍兴。因为绍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所以我们这次的疗休养也将主线定为绍兴文化之旅。”

在7月30日下午举行的见面会上,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代表市委对院士、专家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绍兴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希望院士、专家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绍兴,为绍兴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帮助绍兴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

而记者在跟随采访中,也感受到了线路安排之精心。既有经典景区的风情,如兰亭、柯岩,又有新景点的展示,如阳明园。既有绍兴博物馆、黄酒博物馆等历史文化的展示,又有黄酒与养生、王阳明心学的专题讲座。既有现代城市的风貌,如绍兴市城市规划馆、迪荡湖公园和十里荷塘,又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如漓渚镇棠棣村。既有绍兴传统戏曲表演、电影播放等文娱活动,又有健身操等体育锻炼。可谓内容精彩纷呈,安排劳逸结合。

  


发现绍兴人文之美

这些天正值高温,但这些院士、专家们的游访兴致却一点都不减。

“当年,这里刚建成还没有正式开放的时候,我就来过。现在看起来,竟然已经有了一丝古味。”在鲁镇景区,浙江工业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80岁的沈寅初颇为感慨。

这次绍兴之行,让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回忆起当年第一次来绍兴时的情景。“那是1983年,我还在浙江大学读本科,和室友一起骑着自行车来绍兴玩。早上6点出发,一直到11点才赶到。游了鲁迅故里、咸亨酒店、兰亭等景点。然后傍晚6点回程,一直到晚上11点才到学校。”陈云敏说,虽然后来多次来过绍兴,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这次终于可以系统参观,感觉这里的历史很悠久,人文积淀很丰厚。特别是兰亭,感觉很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非常好,值得细细品味。”

在黄酒博物馆,陈云敏又被绍兴的酒文化所震撼。“我喜欢喝酒,也喝黄酒,但还真不知道黄酒背后,还有这么深厚的酒文化。”

另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位秋,钟情的则是绍兴的戏曲文化之美。“我最喜欢听越剧了,7月31日晚上,我们在绍剧艺术中心看了一场戏剧表演,实在太精彩了,特别是《梁祝·回十八》那一段,太凄美了。”

“过去只知道绍兴的纺织印染很强,现在看来,这里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都非常好。”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感受最深的则是绍兴日新月异的发展之美。同样感受到这种变化的还有杨德仁。他告诉记者,他第一次来绍兴是1986年,今年的绍兴之行,让他感受到这里30多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这也是他多年后,第一次全面地了解绍兴。

“没想到绍兴的乡村那么漂亮。”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在参观漓渚镇棠棣村后发出这样的赞叹。在听了棠棣村将建起民宿、发展旅游业的介绍后,他更是竖起大拇指。他告诉记者,他的祖籍也是绍兴,不过早在祖辈的时候,就去了杭州。他曾经来绍兴寻过一次根,也找到了。“我父母在家里都是讲绍兴话的,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之间也是讲绍兴话的。所以,每次回到绍兴,总是很有亲切感。”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对这次的游访线路十分满意。“以前都是去鲁迅故里、沈园等绍兴经典景点,这次安排的是一些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新貌的展示,让人耳目一新。”

“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再来绍兴看看。”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昌德,直截了当地流露出对绍兴的喜爱。他说,虽然来过绍兴多次,但每次来都会有新发现,比如这次的绍兴博物馆和阳明园,就是第一次参观。“细细品读这些历史文化,就会发现绍兴为什么能出那么多名人了。”

  

心系绍兴发展之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抓住这次机会,把一本厚厚的《绍兴市重点企业科技需求汇编》送给了每位院士、专家,直接搭起了绍兴企业与院士、专家之间的供需桥梁。疗休养期间,沈寅初等院士专家,还与相关企业进行了对接。

在游访绍兴的过程中,这些两院院士与省特级专家们也不忘为绍兴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甚至直接与绍兴方面对接起了项目。

“绍兴的地理位置很不错,离杭州、上海、宁波都不远,有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薛群基告诉记者,他们在宁波的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的唯一一个研究所,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所。如果绍兴有做新材料或新能源的企业有需求,可以与他们对接,有很多项目可以直接合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则在几年前就在绍兴的一家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绍兴的茶叶产量不低,但产值不高。现在我们将茶叶做成抹茶出口,这些抹茶可以直接加到食品里面,比如冰激凌,价格就高了,产值自然就提升上去了。同时,在加工抹茶的工艺上,我们也进行了改进。日本人虽然做得比我们早,但他们用的是蒸青的方法,口味上不如我们用炒青的方法做出来的好。”

朱位秋也在3年前在上虞的一家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他们是做风机的,我是搞力学的。风机里面有很多力学的问题,比如怎样提高效率,减少能量的消耗等,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双方合作已经出了不少成果了。”

而让杨德仁感到振奋的是,在这次绍兴之行中听到了绍兴将要大力发展微电子产业的消息。“半导体产业是产业链高端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一个地区想要发展高科技,半导体产业是个很好的选择。”杨德仁告诉记者,绍兴之前就有半导体产业,尽管近年来发展得不是太好,但毕竟也培养了一批人才,所以这里有人才的基础。与此同时,绍兴靠近杭州上海,这些大城市的辐射作用,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因此,未来他与绍兴方面的联系应该会进一步加强,他也愿意为绍兴半导体企业提供一些咨询和智力支持。

“我是搞地质的,主要是找矿啊找油啊什么的。以前绍兴开发平水铜矿、漓渚铁矿时,我曾参与过一些工作。其实,利用原来开采过的矿井来做旅游,也是个不错的主意。遂昌的金矿旅游就做得不错,可以去取取经。”杨树锋建议道。

而关于人才在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多位院士都提到了。“我们说,大学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但其实,光有大师还不够,学校还要有好的学风和校风,这样大师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一个城市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定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陈云敏认为。

杨树锋也认为,有时候,引进一个人才就等于引进一个产业。“当然,这些人才不一定是纯粹搞研究的,可以是能把研究和开发工程结合起来的人才。”

此外,注重特色也是绍兴高质量发展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事实上,一个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特色,你不能够发展和别人一样的产业,否则,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同级竞争杀价。”李家彪提出,绍兴除了做强传统产业之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来源: 绍兴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