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融合科技元素激活乡村旅游
|
|||||||
|
|||||||
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明确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明确了,在构成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而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方面,则进一步明确了创新是第一动力。报告鼓励我们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努力践行和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诸暨市东和乡三坞村,番薯一直是东和乡农户的传统种植项目,但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不少农户宁肯荒芜土地也不愿种植,导致种植面积减少。为此,通过诸暨市科协牵线搭桥,开展“金桥工程”项目,引导诸暨市春加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了“浙薯13”这一既可鲜食又能加工的番薯新品种,经前期试种和加工的不断摸索、改进,实现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浙薯13”真正能适应本地气候等特点,现实优质高产,与传统品种及种植方法比较,增加产量一倍左右,进行绿色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性,除自己基地种植外,扶持乡亲发展番薯面积70亩以上,亩产效益3000元以上,计划三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500亩以上,为农户实现产值500万元,致力服务于山区经济。 在东和乡十里坪村的百合农场里,看到大片新品种花生等农作物已经成熟,不少农民正在采摘。“这些蔬果一部分送到当地的爱心食堂,另一部分供给前来十里坪村游玩的旅客。”农场经理介绍。在村里的爱心食堂,科协还组织志愿者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活动,丰富村民生活,提升幸福感。百合农场是十里坪村依托山、水、田等自然资源,以四季农事体验为主要特色创建的项目,规划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集农耕文化科普、农事研学、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该农场建成运营后,预计可增加本地就业60人,带来约每年600万的旅游和销售收入。 在诸暨市科普教育基地春风十里小镇,一个亲水平台、几家商铺和农产品展销中心正在抓紧建设中。一个集生态农业、科普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乡村旅游综合体已初步成型。这两年,诸暨市东和乡运用区位优势、运营优势,融入科技元素,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春风十里小镇等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山水林田湖生态资源,开发出了如百合农场、三坞美狮园林、农具博物馆、和客栈、西路乱弹科普演艺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据统计,前三季度,东和乡通过融合科技元素激活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累计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0万元。 诸暨市通过融合科技元素激活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科技延伸,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充分展现“科技助力,科普先行”的共同富裕乡村场景。 信息来源: 诸暨市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