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弘扬“院士文化”推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
|
|||||||
|
|||||||
诸暨孕育了14名“两院”院士,他们每一个人在工业自动化、航天、石油、农业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如被称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金岳霖、中国核科学奠基人赵忠尧、中国现代小麦科学奠基人金善宝、“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研制者孟执中、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委员会“50年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袁道先、宽束电子光学理论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周立伟、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导者何毓琦等等。 建议将保护、收集、展示诸暨籍院士生平事迹、重要成果、伟大精神,列入文化强市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推进诸暨市“院士文化”展陈阵地建设。挖掘“院士文化”,展示和传承诸暨优秀人文精神,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这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也是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动力。具体讲,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讲好乡贤故事的需要。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发挥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引领,充分彰显科学家的精神品质,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深植人心。 一是保护和建设具备教育功能的“院士文化”展陈场所。利用院士故(旧)居、历史遗迹、纪念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做到相对固定、规模适中,设施设备符合安全保障条件,满足公众参观需求,独立开展教育活动。建议可以结合市级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历史文化故居保护利用等工作,建立“1+X”教育基地,即市文化中心安排一个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展示区,在祖籍地因地制宜设置若干个展示点。设立相应专项建设资金,鼓励和支持基层开展“院士文化”展陈场所建设。 图为金善宝院士纪念馆 图为周立伟院士藏书阁 图为周立伟院士藏书阁简介 二是挖掘和提炼“院士文化”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围绕科学家精神内核,特别是院士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良品质,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毕生追求,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展示院士的学术思想、人生积累和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文化灵魂。建议动员院士亲属及基层干部、社会各界系统收集、妥善保存院士学术成长资料,展陈真实物件、展品。 图为周立伟院士捐赠的学习笔记本 图为周立伟院士记录的学习笔记 图为周立伟院士藏书阁部分藏书 三是组织科学家精神教育主题活动。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利用院士诞辰纪念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开学第一课等重要时间节点,与中小学校、高校院所、科技社团、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开展特色鲜明、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扩大区域影响力,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图为组织青少年开展“假日小队科普行”走进科学家故居活动 图为组织青少年到金善宝院士纪念馆开展科学家精神学习活动 图为组织青少年参观金善宝院士一生大事记 图为组织青少年观看金善宝院士介绍视频 四是建立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讲好院士科学报国故事,建议建立一支科学家精神教育工作所需的专兼职队伍或志愿者队伍,建立“院士文化”展品收集、整理、更新、维护工作机制,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建立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管理评价体系,加大考核表彰激励力度。 信息来源: 诸暨市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