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第二批绍兴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介绍②——蔡元培故居
|
|||||||||
|
|||||||||
前言: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协与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市科协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的通知要求,对10家第二批绍兴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进行宣传,特开设专栏,陆续刊发入选基地简介,展示基地风采,鼓励青少年和公众前往参观学习,感受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的绍兴作出积极贡献。 蔡元培故居位于越城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这是一座具有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也是中国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蔡元培在此出生,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期。故居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占地面积1856 平方米,于1988 年 1 月开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故居分为三进:门厅,大厅和座楼,主要由蔡元培生平事迹陈列和复原陈列两部分组成。 一墙之隔是新建的孑民图书馆,它以公共阅读、展厅和游客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与毗邻的蔡元培故居产生“新”与“旧”的对话,是一处研究、学习、弘扬蔡元培先生思想的新场所。 蔡元培是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并在长期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蔡元培科学精神。他提倡教育救国、美育救国、科学救国,为近代中国教育及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元培在任职北大校长期间不拘一格延揽名师,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名师云集、众星闪耀,在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下发展良好。当时北大有许多宗旨各不相同的社团,由师生共同发起和参与,彼此之间互相砥砺,品学并进。他还扩充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三个门(后改称为系),增设了地质学门,且聘请李四光、何杰讲、王烈、翁文教、葛利普、颜任光、何育杰、李书华、温统庆等来任教。在此期间,北大理科还添置了许多实验设备,增建了许多实验室。如地质系修建了地质学馆,开设了地质陈列室和研究室,物理系能开出的学生实验也逐渐充实,如预科一、二年级开有初级物理实验62个,本科一、二年级开有普通物理买验69个,三、四年级还有专业物理实验,每周两次。实验课的增加,为培养科学人才的独立研究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北大在文科学生中开设了《科学概论》课,这实际上起了推广、普及科学教育的作用。此外,当时北京大学理科教材还多采用各国的最新成果。如物理系三四年级的《近代物理》,其大部分内容选自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讲授的最新材料。 因此,当时北大产生了一大批在各领域中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学术成果,繁荣了中国学术界。 1928年4月20日,国民政府委员会第五十六次会议任命蔡元培为中央研究院院长。6月9日,蔡元培召集一群学贯中西的学者开会,宣告“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其责任不仅在格物致知,利用厚生,树吾国文化与实业之基础;且须努力先鞭,从事于有关国防与经济之科学调查与研究,以杜外人之觊觎”。 蔡元培在主持中研院期间,成立了物理、化学、工程等十个研究所。其中,地质所的李四光、气象所的竺可桢、历史语言所的傅斯年等个个都是学界才俊,蔡元培充分信任他们,任他们自由施展才能和推进各学科的发展。各研究所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在天文、气象、地质学、考古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包括中国科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气象会议、中国学术机构组织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等等。中研院不仅在国内与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同时也与世界上许多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联系并开展合作研究,为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奠定了基础,也实现了蔡元培“科学救国”的理想。 在1980年3月6日纪念蔡元培逝世4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撰文称赞蔡元培为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大德风范垂后世,故乡尽有好湖山。蔡元培故居为更好的弘扬科学家精神,不仅免费开放,还配备多名专职讲解员,运用多种手段讲好科学家故事,同时推出特色研学游活动。如蔡元培故居与北京大学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和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北大学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老校长故里行”为代表,深受北大学子喜爱。故居已多次被北大学子评为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暑期实践活动“优秀基地”。此外,故居定期开展多种主题的研学游活动,开展科学手工小制作、小实验等,深受广大市民的喜欢,故居也成为绍兴古城的网红打卡地。 信息来源: 市科协科普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