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第二批绍兴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介绍⑩——范文澜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3-06-12 17:34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前言: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协与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市科协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的通知要求,对10家第二批绍兴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进行宣传,特开设专栏,陆续刊发入选基地简介,展示基地风采,鼓励青少年和公众前往参观学习,感受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的绍兴作出积极贡献。


范文澜纪念馆坐落于绍兴市文澜中学校内,在文澜先生后人的帮助下建造本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史陈列基地,先后接待日本、新西兰等友好学校师生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来访。

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范文澜先生半身像。文澜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务委员,更是一名志向坚定的共产党员。他以波澜壮阔的一生,折射出伟大的道德和人文精神,值得后世敬仰与缅怀。



在范文澜纪念馆右侧的墙上,以“世家风范 一脉相承”介绍了范文澜先生的生平与家庭关系。以“教书育人 投身革命”介绍了他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积极投身革命,两次加入共产党,投笔从戎抗日救亡,奔赴延安从事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点滴事迹。橱窗里,更是陈列了先生从幼时到去世人生各个阶段的珍贵照片,还有范氏家谱等珍贵资料。范文澜曾两次入党,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尽管数次被捕,依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国难当头时期,亲自扛枪上阵,跟随新四军打游击,这体现出先生对于党的事业的彻底付出。到达延安后,范文澜先生对共产主义的光荣事业孜孜以求,呕心沥血地完成党中央毛主席亲自交办的任务,一片赤诚映丹心,爱国爱党为人民。


作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一生精研历史,著作等身,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作品。“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是他治学精神的真实写照。在范文澜纪念馆的“精研历史 卓成大家”板块,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所著的许多重要著作。范文澜对中国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创见解。他不仅开拓马克思主义史学先河,肩负学术组织领导工作,且为国育才,不忘倾注心血培养学术后备力量。2013年,在范文澜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他的孙子范作均先生向范文澜纪念馆捐赠了一批文澜先生与史学家刘大年先生往来的书信。尺牍情深、俊逸书法的背后承载的是文澜先生对专业学术人才的关切与关怀。


范文澜的一生,治学严谨、虚怀若谷,他留下了许多关于国家关于教育关于学习关于工作的至理名言,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文澜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之心、拳拳的爱国之心、孜孜的治学之心、彻底的奉献之心。范文澜的“四心”精神,是照亮他一生的高尚道德与人文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范文澜先生用他的一生,为我们当代的核心价值观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绍兴人民的骄傲,更是广大莘莘学子的楷模。解读文澜精神、感悟百年初心。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范文澜纪念馆重新审视当下的中国和现在的自己,学习科学家精神,永葆对生活和科学的热情,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信息来源: 市科协科普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