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多向发力 助力航空航天产业实现“加速跑”
|
|||||||
|
|||||||
近日,全国第一颗超低轨道试验卫星“乾坤一号”发射升空,填补了我国在超低轨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这颗卫星是由诸暨企业赛思倍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另一家诸暨企业浙江天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发射。 近年来,诸暨市把航空航天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设立了100亿航空航天及智能视觉专项产业基金,大力优化产业、政策、服务生态,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 筑好产业“聚宝盆” 深耕产业基础固底板。结合当地扎实的制造业基础,通过政府导向,培育一批集聚高端生产要素、集合产业链多环节、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链主”企业,形成航空航天良性产业生态,现有相关企业40余家,涵盖卫星测控与研发制造、空天信息、光电、电子器件、直升机停机坪、轴承轴瓦、链条传动、弹簧及五金零配件等多领域,去年总产值超35亿元,同比增长14.33%。 开展多样招商补全链。践行招商强市战略,扎实推进招商引资竞赛活动,围绕航空零部件、航空设备、测控服务等关键领域,编制目标产业链图谱,开展以商招商、精准招商、链式招商、乡贤招商,近三年来,诸暨陆续招引落户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超100亿元。强化“留商即招商”的理念,实施“稳心留根”计划,在涉企政策、帮企机制等方面做到内外一视同仁,支持企业扎根诸暨做优做强。 推进校地合作建平台。去年8月,诸暨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控股集团三方共建浣江实验室,打造以航空航天领域重大产业需求为导向,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引育、产业孵化于一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实验室已累计开展合作科研项目10项,引进孵化8家航空航天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共计8500余万元。 用好政策“工具箱” 科技金融助力发展加速度。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构建“科技+金融+产业”生态链,成立暨阳科技支行,建立风险引导基金、种子基金,开展企业专利质押融资,初步形成“银行贷款+政府担保+企业质押+财政补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诸暨做法”。同步设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基金,重点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诸暨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中认定的人才创业企业,首期所有银行授信发放的专项贷款总额度为5亿元。其中,赛思倍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2亿元人民币无息贷款。 专项政策强化航天产业群。大力建设海归小镇(诸暨·空天装备),出台《诸暨市航空航天产业招商选资专项扶持政策意见(试行)》《海归小镇(诸暨·空天装备)专项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主导,以智能视觉为特色的“1+1”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高端无人机生产制造、卫星制造及运营为主导,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智能视觉终端产品为特色,航空航天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做好服务“店小二” 促进航空航天产业技术交流。与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合作,共建诸暨市协同创新中心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促成技术与需求的对接,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难点,促进研发成果在诸暨落地转化。今年以来摸排企业技术需求200余项,发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500余项,建立专家库成员135人,完成技术人才对接68次。 推动航空航天产业提升造势。举办2023航空航天与智能视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三届“双创”大赛空天装备产业赛区(浙江诸暨)启动仪式等活动,擦亮诸暨航空航天新名片。其中,第三届“双创”大赛(空天装备产业赛区)累计报名项目已达250个。提高核心平台媒体曝光率,相关报道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 信息来源: 诸暨市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