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普研学护照”,看新时代科普工作
|
|||||||
|
|||||||
近日,绍兴市科协联合绍兴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推出了限量版科普研学打卡护照。护照上共包含41个科普场馆,独具特色的专属场馆印章和打卡优惠都吸引了不少热爱研学的青少年。诸暨市的12个“诸暨特色”科普教育基地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7月16日,诸暨市科协启动了首场暑期科普研学打卡活动。东盛社区夏令营的同学走进了金善宝院士纪念馆,打卡了永宁弟兄农业的鼋龟基地,沉浸式感受了自强不息的“科学家精神”,体验式了解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一心一路,点亮诸暨科普地图。12个充满亮点、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基地,不该是零散地分离在各个角落,而是该用“研”与“游”合一的手法、红色革命与生态文明融合的形式、乡村风貌与城市科技混搭的风格,让教育基地连成线,让科普资源拧成绳,让科普路线绘成图。科普研学暑期首场打卡活动,选取了充满科学家孜孜求知痕迹的纪念馆和弥漫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气息的保护基地,让知识在参观的过程中得到了吸收,让价值观在体验的环节里得到了树立。活动获得的纷纷好评,更是促进教育基地如星星之火,以点成线,以线带面,绘成诸暨特色的科普地图。 一路前行,树立诸暨科普口碑。以研学路线作为亮点,结合诸暨风貌,开辟暑假研学旅游新潮流。市科协加大宣传,在西施眼、绍兴市科协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文,吸引更多暑假夏令营学生、社区团体以及散客前往研学之旅。此次活动,也让更多科普教育基地从书上走进了民众生活里,例如鼋龟基地的野生龟,让更多市民了解到了鼋龟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也让大家知道原来诸暨还有这么“city”的打卡地点!在研学活动中,不仅仅是打造科普教育基地的口碑,更是树立诸暨科普工作的口碑。 一站到底,助推诸暨科普提质。研学活动的结束,远远不是科普教育的止步,在大数据时代,利用打卡数据反向推动科普质量,才能让研学活动真正落地形成闭环。当护照持有者在一个研学基地打卡,后台的数据也进行了增加;当研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台数据的累加也有了统计分析的意义。一方面,对于教育基地来说,打卡的人数、频率都能体现出基地设立的合理度和宣传教育的有效度。另一方面,对于参加研学的民众来说,点亮地图的范围和研学路线的完成度均能体现研学活动被民众接受的喜爱度。真正让意见反馈从数据中走出来,让研学质量从地图上看出来,从而推动科普研学提质增效。 随着“科学咖啡馆”、“研学护照打卡”等新兴活动的产生,科普教育也不再是停留在传单、教育片等传统形式,而是总在民众身边“找找看”、在学校活动里“试试看”、在新型模式下“做做看”,科普工作也迎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新思想冲刷下,更应该贴近民众日常生活“接接地气”,更应该打响科普品牌“家家知晓”,更应该建立长效机制“日日见效”。 一是创新形式跟上去,玩转科普好策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下,事事讲效率,好的科普方式一定是贴近生活的,前有“科普大篷车”走入学校,后有“老科学家”走进课堂;好的科普方式一定是潜移默化的,科普教育视频可能出现在公车上,又或许是在电梯上,无处不在;好的科普方式一定是妙趣横生的,在旅游的同时体会到伟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建立起科技创新的责任,甚至能在“一杯咖啡时间”交流到国内外前沿技术。与时俱进更迭科普策略,是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好手段。 二是打造品牌做到位,唱响科普好声音。科普活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但与此同时,更要把活动做精,要把内容做深,打造诸暨特色科普品牌。诸暨市科协成立“科小二”科技志愿服务队,围绕“枫桥经验”、数字经济、信息安全、疫情防控、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方面,每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500多场次,形成“一学会一队伍一品牌”基本格局。诸暨市科协依托科普活动载体,增强科学体验感,打响了牌头镇小“少年农科院”、“校园科学达人”大赛等校内科技实践活动品牌。 三是建立闭环落到底,搭稳科普好平台。积极获取活动反馈,听取民众意见,以此反推科普质量的提高,是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必要环节,只有建立活动闭环机制,才能助推科普工作跑进“最后一公里”。市科协结合实际,探索建立考评激励机制,通过发布榜单、通报表扬、物质奖励等方式,对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志愿服务者进行正向引领,激发工作热情,提升科普效率;通过数据分析、民众满意度等方式,对科普活动进行长期的跟踪指导,推进活动形式越来越有趣,知识氛围越来越浓厚,民众呼声越来越高。 信息来源: 诸暨市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