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科技馆参加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会议并做交流
|
|||||||
|
|||||||
2025年3月20日,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举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薛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出席并致辞。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出席并总结讲话。长三角地区70多家盟员场馆和企业共计百余人参加。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薛利在致辞讲话中首先对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工作表示充分肯定。面对新形势,她分析指出,要把握当前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战略叠加期,需以科普黏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二是生成式AI、元宇宙等技术革命要求科普场馆从“展示场”升级为“体验场”;三是公众需求分层化,需满足年轻群体“可触摸的科学”与银发群体“有温度的技术”需求。面向“十四五”收官关键期,她提出四点发展要求: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联盟工作,夯实党在科技领域的执政基础;二是深化协同创新,突破行政边界,打造科普共同体,形成更具张力的协同治理格局;三是探索“新质科普”,挖掘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科普势能,创新技术赋能路径;四是构建人才生态,以科学家精神培育专业化队伍,建立职业发展通道与能力标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结合两会精神,在致辞中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普场馆需以科技赋能教育,通过沉浸式体验、跨界融合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推动资源下沉社区、学校,构建“人民满意的博物馆”。并号召盟员单位从深化盟员合作,创新科普形式,联动校、企、研等机构,加速科研成果科普转化,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培育兼具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科普生力军等方面发力,提升区域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荣誉主席、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在总结时回应了薛利理事长对联盟工作的期望,他指出2025年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将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科普法》,提升科普工作法治化水平,确保政治方向与规范性。二是深化协同创新,依托“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馆际、馆企、馆校跨界合作,融合人工智能与科、教、文、旅领域,构建“大科普”格局,探索科普事业与产业平衡点。三是创新“展-教-联-会-品”模式,聚焦前沿科技、教育国际化、智慧服务、特色会议及品牌孵化,打造长三角“展示、集散、教育促进”三大中心。四是整合资源与人才,建立“三库”(资源库、专家库、数据库),推动科普资源基层化共享,策划“科普月”特色活动;以项目制促进跨馆合作,培养复合型青年人才,构建“科普共富”生态,助力区域科普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设置了联盟2024年工作总结、联盟轮值主席交旗仪式、 2025年工作要点汇报、盟员场馆交流分享、特邀报告等环节。 在交流分享环节,8家盟员场馆就各自牵头的2025年重点工作进行汇报。绍兴科技馆馆长陶思敏围绕科学传播实践,介绍了绍兴科技馆在构建大科学教育生态、助力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育、多维传播破圈和跨界融合等五方面的工作。同时,她还介绍了绍兴科技馆2025年将开展的“科技馆观众服务与场馆运行能力提升”行业交流研讨活动和科普场馆科学教育交流展示活动。 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指导,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主办,南京科技馆承办。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自2018年成立以来,秉承协同创新精神,推动科普服务标准化,构建共享平台,形成协作体系,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科技文化动力。 信息来源: 绍兴科技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