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专家赋能产业链发展,助力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
|
|||||||||||||||||||||||||||||||
|
|||||||||||||||||||||||||||||||
2月26日至27日,高层次专家赋能产业链发展活动在“轴承之乡”新昌举行。此次活动聚焦轴承产业发展,通过专家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凝聚高端人才智慧,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绍兴市科协党组书记冯国强,党组成员、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主任许雅琴以及新昌县科协主要领导共同参加。 此次调研汇聚了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计量大学教授王琪冰,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盛云庆,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兴林,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院长潘海鹏,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朱阳等来自学会、高校和研究院所等行业专家及青年高层次人才20余人,涵盖材料科学、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多个专业方向。专家们深入车间一线,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流程优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需求与挑战。针对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专家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现场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推动轴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27日下午,高层次专家赋能产业链发展座谈在新昌“候鸟人才岛”举行。专家与企业面对面,围绕轴承产业的前沿技术、市场趋势以及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轴承企业代表就联合攻关、技术研发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表达了强烈的合作与发展需求。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动,以此突破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同时,企业代表也期盼政府能够加大对传统产业在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专家们则立足行业视角,为企业发展精准把脉。他们指出,轴承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未来发展中,政府应积极牵头搭建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助力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的细分领域持续创新。同时,借助各类科创平台,进一步整合人才资源,集中力量解决企业重点问题以及行业“卡脖子”难题。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强正向设计,鼓励企业勇于突破,并表示愿意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力量,为企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冯国强在座谈中表示,科协肩负“四服务”职责和“三型”组织建设使命,拥有“一家三站”平台及联系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独特优势。科协愿充当“红娘”,促进人才与企业对接,推动产业链企业科协联盟发展,并就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出5点建议:一是理念共鉴,鼓励联盟企业树立创新、开放、共享理念,打破传统思维,拥抱新技术、新模式;二是信息共换,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信息互通,实现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三是问题共解,通过精准匹配企业与人才供需,推动技术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实现技术市场价值;四是成果共享,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五是感情共育,加强人才与企业联系,充分利用专家智慧与人脉资源,拓展合作领域与发展空间。 此次市县联动的高层次人才赋能产业链发展活动,不仅是对绍兴轴承产业的一次深度把脉问诊,更是通过平台建设和人才凝聚,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市科协会继续发挥好科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更广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凝聚各方人才力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绍兴落地转化,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信息来源: 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