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交流,中德学生同做实验感受科学魅力

发布时间:2025-04-28 09:48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4月11日,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科普教育基地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在浙江省春晖中学与德国柯美纽斯高级文理中学师生的共同参与下,一场以“肠道微生物研究”为主题的科技交流活动精彩上演。这是两校自2012年签署结对协议以来,持续开展的第十二次交流活动。

IMG_256

这次活动以“科技为桥”为主题,通过科技馆参观、全英文科普讲座和实验室实践三个环节,让中德两国高中生亲身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德国师生代表团由18名学生和2名教师组成,他们在4月7日抵达上虞,开始为期七天的文化交流之旅。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科普教育基地的老师带领师生们参观化工科技馆,结合展品模型等了解化工历史、化工之美、化工之重要性、化工生产、未来化工发展等内容。该研究院的韩欢博士和吴昊博士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英文科普报告,详细讲解肠道菌群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希望通过既专业又不失趣味的讲解,让学生们感受到微生物世界的奥妙。”韩欢博士表示。

IMG_256

在实验室实践环节,中德学生分组参与了16S rRNA基因鉴定、FRAP法抗氧化测定、双歧杆菌筛选等前沿实验操作。一线科研人员现场指导,帮助学生们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春晖中学高一学生沈时兴奋地分享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离双歧杆菌的实验中,科研老师与德国同学默契配合的场景。虽然语言交流有些障碍,但科学的通用性让我们完美完成了实验。”德国学生莱拉表示:“实验室里的PCR测试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做过类似测试,这次能亲自操作专业设备,更深入地了解检测原理,感觉特别有意义。”她的同伴露西则对展馆中巨大的元素周期表墙印象深刻:“每个元素都有实物展示,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太棒了!”

活动中,中德学生还就两国在化学领域的贡献展开了深入交流。从中国古代的酿酒、火药制作技术,到德国科学家在合成氨领域的突破,再到现代肠道菌群研究,两国学生共同探索了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

IMG_256

“中国同学更关注理论原理,而我们更倾向于实践探索,这样的差异反而成为相互学习的契机。”德国学生莱拉分享道。春晖中学的带队老师表示,这种跨文化的科技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意识。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表示,未来科普教育基地将联合科研团队持续搭建国内国际交流平台,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推动科技与文化互鉴共融。

IMG_256

据了解,春晖中学与德国科美纽斯高级文理中学作为教育部“千校结好”计划的首批示范校,十二年来持续开展深度的教育交流。此次科技专题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交流内容,为中德教育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结束时,两国学生依依不舍地道别,他们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富有意义的交流机会,让科技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微信图片_2025-04-27_101754_640


信息来源: 上虞区科协

作者: 叶佳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