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主题,六大活动!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科普行动这样开展→

发布时间:2025-04-30 14:50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绍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500余年建城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智慧。为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绍兴市科协决定开展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科普行动,通过系统性挖掘绍兴传统工艺、地理生态、戏曲民俗、历史名人等领域中的科学基因,通过科技视角诠释文化特色,创新科普视角,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打造“科学与人文共生”的城市名片。

活动目标

通过系列科普活动,深度挖掘绍兴文化科学元素,增进公众对绍兴文化背后科学基因的了解,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通过编纂“科普书籍”,策划“科普展览”,推出“宣传专栏”,设计“研学路线”,开发“科学课程”,传播科学,传承文化,打造科学文化新标识。

活动内容

挖掘四大核心主题

1.传统工艺的科学原理

聚焦绍兴特色传统工艺,以黄酒酿造(微生物发酵技术)、越窑青瓷(高温烧制与材料化学)、丝绸纺织(缫丝工艺与机械改良)等非遗技艺为核心,解析工艺流程中的科学原理,深入研究其工艺流程,挖掘其中涉及的化学、物理、材料学等科学知识。

2.地理生态的科学智慧

围绕绍兴独特的水乡地理风貌和生态系统,分析鉴湖水系治理(古代水利工程)、诗路文化(地理地质探究)、古运河航运(流体力学应用)等实践中的科学智慧,了解绍兴地理生态系统中的科学文化,以及人类借助地理生态特征探索的科学发展路径。

3.戏曲民俗的科学图谱

挖掘戏曲民俗中蕴含的实践智慧,重点分析绍兴越剧(光学、声学、人体力学等)、饮食(微生物发酵)、乌篷船(流体力学)等戏曲民俗背后的科学原理,了解人们在生活中对科学知识的运用。

4.历史名人的科学思想

挖掘绍兴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梳理大禹(治水科学思想)、王充(《论衡》中的朴素科学观)、徐渭(发明活字印刷改进技术)、王阳明(心学中蕴含的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知识)、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教育理念)、竺可桢(在气象学、地理学领域的科研成就)等绍兴名人的科学实践与思想遗产,探究他们的学术思想、科学思维、教育理念等所蕴含的科学思想。

搭建六大活动载体

1.科普报告

打造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科普讲座品牌活动,聚焦四大核心主题邀请各领域院士专家、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举办系列讲座,通过绍兴科普云、绍兴科协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宣传专栏,扩大传播面。讲座在绍兴科技馆、学校、社区文化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场所线下开展,结合直播云讲堂等开展线上直播。

2.互动展览

在绍兴科技馆举办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展览,以展品、图文等传统形式,结合AR重现科学原理、人工智能互动等形式展示绍兴文化科学元素。设计相关科普活动,在科技馆展厅等开展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科普体验活动。

3.开发课程

积极推动科学教育,结合馆校结合等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发面向不同年龄段的STEM课程包。为低年龄层学生设计趣味手工课程,为中高年龄层学生开设探究性课程,提高青少年对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的了解程度,激发科学热情,增强青少年城市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科技辅导员培训等项目中,增加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相关课程,从教师队伍着手加强青少年的教育。

4.研学体验

设计“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主题研学路线,开展“水上科技馆”研学项目,结合走进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研学打卡等活动,组织公众走进黄酒小镇(发酵工坊实验)、兰亭书法博物馆(砚台石材矿物学解析)、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丝绸数码印染)、浙东运河博物馆(运河文化与水利工程)等,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5.社会征稿

面向社会征集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相关素材,发动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参与活动,吸纳民间研究力量,鼓励公众主动发现、记录本土科学基因,形成可传播的科普资源库。

6.编纂书籍

结合专家科普报告专题内容、馆校结合课程资源等,编纂“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相关科普书籍,宣传普及绍兴本土科学基因,帮助公众建立科学与文化的双重认知框架,既增强科学理性思维,又深化对地方文化的归属感。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科普行动工作小组,由绍兴市科协领导与相关领域专家构成,负责活动策划、组织与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活动顺利推进。

2.强化资源统筹

联动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邀请专家学者担任顾问、科普报告主讲人等,组织专业科普志愿者队伍参与展览讲解、课程辅助教学,培训专业工作人员负责活动实施。

3.广泛活动宣传

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活动,提前发布预告,活动中及时报道进展与亮点,结束后总结宣传成果,举办“绍兴文化里的科学基因科普行动”成果展,提升活动影响力。



信息来源: 市科协科普部

作者: 朱沈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