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绍兴 如鸟归林
“绍兴候鸟人才岛”创新引才载体

发布时间:2025-07-16 17:20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近年来,绍兴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智慧农业等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愈发增添了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作为由绍兴市委人才办、绍兴市科协联合策划建设的柔性引才创新载体——“绍兴候鸟人才岛”,于2024年9月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何精准引才?引入后如何“留才”?我市正在实践中逐渐为这份“答卷”填上“绍兴答案”。

柔性引才 提升新质生产力

在2024年9月21日举行的2024绍兴人才周启动仪式上,绍兴“候鸟人才岛”正式揭牌,迎来首批来自海内外的226名“候鸟人才”。截至目前,整个候鸟人才岛已拥有300余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据介绍,作为面向阶段性来绍工作、生活的海内外人才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绍兴“候鸟人才岛”旨在通过常态化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对接等活动,为绍兴产业转型和技术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强劲、持久的智力支持。

“我们的理念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致力于为来绍兴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商务洽谈、研发合作、休憩生活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采访中,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对“柔性引才”理念做出了解释。

300余位“候鸟人才”带来的数百个科学家团队,正在有效推动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在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长有教授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其团队在落户绍兴后,研发了“可以吃”的慧清宁®皮肤黏膜抗菌剂,并成功投入市场。目前,产品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他说:“希望有更多的“候鸟”能在绍兴这片沃土筑巢,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力量。”

在诸暨,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浣江实验室先进飞行器研究中心主任陈伟芳助力诸暨走出冲“天”之路。他每周都会来实验室,致力于解决低空经济中的安全问题,和商业航天领域中高速飞行器的可重复使用问题。

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这些“候鸟人才”到来,我市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创新成绩将日益耀眼。

精准对接 多形式合作打破限制

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在“候鸟人才”的引入过程中,我市遵循本地发展的人才需求,根据城市的区位条件、经济体量、产业布局等,精准对接各类人才,建设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在“候鸟人才岛”中,有的专家和团队在新兴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以项目研发为依托,与绍兴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积极推行“人才跟着项目来,项目带着人才走”的引才模式。如: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院长皮孝东及团队,与嵊州市西格玛科技有限公司一起,积极推进高纯碳材料的国产化;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高永彬带着团队扎根在嵊州的青山绿水间,助力这里的各类果蔬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蜕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强将最新科研技术注入建筑生产领域,让绍兴企业领跑国内钢结构行业……

校地合作机制下的人才交流,也是我市聘请“候鸟人才”的重要平台。在300余位“候鸟人才”中,各大知名高校的学者、教授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绍兴作为制造业强市,这些年,产学研深度融合按下“加速键”。据统计,已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与绍兴合作,建立了35家校地共建研究院,其中17家研究院与221家企业联培硕博士逾1300人,攻克企业技术难题逾400多个。

此外,外籍专家的身影也成为“候鸟人才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绍兴国际化人才发展生态愈加浓厚,越来越多国际人才选择来此“栖息”。绍兴目前拥有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诸暨海归小镇、新昌“候鸟人才岛”等一批海外高能级人才平台。以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为例,这里已有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各类高层次外籍人才40余人常驻,落地外资科技型企业20余家、优质外籍人才项目58个。

做优平台  引凤筑巢留人才

如何为更多来绍兴的“候鸟人才”筑起新的就业创业之巢?是“候鸟人才岛”项目启动后,市科协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县市(区)都已建立“候鸟人才岛”平台。在人才交流与合作方面,“候鸟人才岛”会常态化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对接等活动,促进了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融与合作。例如,在以“才聚绍兴,智启新篇”为主题的“候鸟人才在绍兴”首场活动上,成功促成了9个合作项目。

就在今年4月2日,市科协以‌“AI驱动决策科学化”为‌主题,在绍兴科技馆举行“候鸟人才在绍兴”之科普报告活动。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专家阿里·嘉法里(Ali Djafari)教授应邀作主题报告。此次活动为本地科技人才搭建了与国际前沿专家对话的桥梁,是市科协凝聚“候鸟”智慧、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举措。

在人才服务与保障方面,市科协通过“五专”举措(“专线”响应、“专员”服务、“专箱”献策、“专群”交流、“专栏”宣传),建立“科技工作者接待日”工作机制,为“候鸟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发展环境。不仅提升了人才的满意度,还增强了“候鸟人才”服务的吸引力,逐渐形成了“群岛效应”,吸引更多“候鸟”人才来绍“栖息”。

“下一步,市科协将继续强化“绍兴候鸟人才岛”平台效能,通过精准对接人才专长与地方产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为绍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 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