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举行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共探智能泛在的科普场馆建设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20 15:14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10月15日,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第四期行业交流研讨活动在浙江绍兴拉开帷幕,活动以“智能泛在的科普场馆——观众服务与场馆运行能力提升”为主题。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雪,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陆锦,中国科学技术馆副馆长尹霖等出席活动并先后致辞,绍兴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冯国强主持。全国近60家科技馆及科技企业的130余位单位负责人、行业专家与业务骨干参加。

张雪在致辞中表示,科学普及对绍兴而言,是驱动创新的“基础工程”、提升治理的“赋能工程”、更是服务民生的“暖心工程”。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高水平交流,为绍兴科普场馆的智能化、泛在化发展带来新理念、新路径,让科技更好赋能科普,让科普更好服务城市。

陆锦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浙江省科协正以建设现代科技馆场馆体系为抓手,推动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他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对前沿科普工作、现代科技场馆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凝聚合力,构建多方联动新格局;要智慧赋能,打造科技体验新场景;要关注民生,增强科普惠民新成效。

尹霖在致辞中提到,中国科技馆秉持“破壁、升维、跨界、协同”的理念,以公众为中心,利用数据提升服务精准度、借助新技术筑牢安全防线、引入绿色科技改善场馆环境,让科技馆成为服务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希望以本次研讨为契机,共同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在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围绕“如何在科学传播中弘扬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作主旨报告,他提出,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是科学传播的灵魂,要在质疑与包容中体现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要重视科学史的科学传播功能,要用生动的科学故事赋能科学传播,不能把科学家精神变成了劳模精神。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安来顺围绕“人工智能与博物馆传播:潜力与思考”作主旨报告。他提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系列技术对象,而是基础建构、不同参与者和数字技术之间的多元交互,将为博物馆传播带来新机遇。

高端对话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常钟隽、北京科技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蒋慧灵、浙江省科技馆馆长赵国治、合肥磐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舒玉恒、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政企行业总监王烜等嘉宾,围绕“智能泛在科普场馆”主题,从技术融合、服务升级、绿色发展等多维度展开深入交流,共同为科普场馆的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共同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绍兴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绍兴科技馆承办。活动为期两天,后续将依次开展科技馆服务升级π分论坛和项目路演、《科技馆运行评估规范》宣贯、优秀案例成果展、头脑风暴工作坊等环节。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