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 | 当非遗遇见数智:绍兴市科协举办五彩斑“染”科普研学活动
|
|||||||
|
|||||||
|
10月19日下午,绍兴市“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活动走进巴鲁特纺织服装博物馆,开启五彩斑“染”研学之旅。通过“博物馆参观+科普课堂+动手实践”模式,让青少年系统了解纺织工业从古法染织到数字制造的演变历程,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技为传统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穿越千年纺织史,触摸数字新脉动 从陈列的新石器时代纺轮、宋元提花机的纺织史馆,到全自动织机高效运转的数字化智能车间,从一针一线的古老技艺,到一数一智的现代体系,同学们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工业文明对话。在纺织服装博物馆,同学们在沉浸式观展中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匠心,从一方织物中领略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在智能数字车间,同学们通过观察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的显示屏和从纱线到成衣全程自动化的流水线,了解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动态调配等,感知“数字+”为传统产业注入的新动能。
探寻色彩传奇,解码科技密语 五彩斑“染”科普课堂上,科普讲解员方老师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各类纺织染料的特性与应用。从天然矿物、植物染料,到近现代合成染料,再到如今广泛运用的热转印技术,仿佛亲历了一段浓缩的染料科技发展历程。课堂重点揭开了热转印技术的奥秘:温度和压力如何默契配合,让数码图案精准地“跃然布上”,将化学、材料学与制造工艺巧妙融合。
再现古法技艺,点染时代新彩 古法颜料制作体验环节,同学们亲手挑选矿物,经过捣磨、过滤、沉淀,萃取出赭石的红、青金石的蓝、藤蔓的绿等来自大自然的原始色彩。在研磨与调兑中,同学们不仅亲历了从矿石到颜料的转化,更真切体会到古人的劳动智慧,深化对传统染色技艺的理解。
创意跃然布上,知识活于指尖 带着从课堂收获的染料知识与制作工艺,同学们迎来了最终创意实践环节——设计并制作专属布包。他们或采用热转印技术,或执笔手绘,将个人灵感转化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从江南水乡到卡通形象,每一只布包都是想象力与动手能力的结晶,也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交融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绍兴市科协已累计开展“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主题研学体验活动11场次,通过走进企业车间、博物馆、实验室等科普场馆,持续搭建青少年接触科学的实践平台,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自信。接下来,市科协将继续推出更多“科普+文化”特色活动,推动科学精神与绍兴文化底蕴的深度融合,让科学普及在千年文脉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信息来源: 市科协科普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