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名而来 “工”启匠心——绍兴市“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活动解锁杭州新质生产力科普版图

发布时间:2025-11-11 08:29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分享:


11月8日下午,绍兴市“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活动在杭州木文化行知体验空间(千年舟)举行,二十名绍兴学子怀揣求知热情,开启了一场以“木”为媒、融汇古今的跨区域科普研学之旅。


沉浸木之世界,溯源千年文明

在底蕴深厚的木本馆内,同学们仿佛进入时光隧道,从“钻木取火”点燃文明曙光,到“舟楫之利”推动交通变革,再到日常“衣、食、住、行”中木元素的广泛应用,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木文化历史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随后的科普课堂聚焦“木与文明的计算密码”——围绕计时、计量、计算与记录四大主题,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日晷模型,亲手拨弄算盘珠玑,细细端详竹简木牍。“原来一块朴素的木头,竟是承载人类智慧与文明演进的‘活化石’!” 同学们纷纷发出赞叹。


执笔触摸历史,探索激发新知

在“文字与木”的互动体验区,同学们执笔凝神,在仿古纸张上一笔一划书写汉字。指尖流淌的不仅是墨香,更是对中华文字从竹简刻写到纸张书写、从雕版印刷到数字传播的深刻体悟。随后,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知识地图”科普寻踪活动拉开帷幕,同学们穿梭于“舟、尺、卯、数、乐”五大特色空间,在解谜与协作中完成各项探索任务,将被动接收转换为主动探索,每一次发现都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科学火花。


科技赋能传统,巧手筑梦未来

当传统木艺邂逅现代科技,现场掀起阵阵热潮。在神奇的“导电油墨墙”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伸手触碰,流光溢彩的动态墙面直观地揭示了原木通过现代科技转化为环保坚固的新型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让抽象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变得可知可感。活动的压轴环节是合作搭建“木制大飞机”,同学们精心拼接、分工合作,当一架架象征梦想与未来的飞机模型在手中成型,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创造力与协作精神最美的诠释。


本次活动由绍兴市科协和浙江省科企新质生产力研究院共同主办,旨在整合优质资源,打破科普壁垒,为青少年打造“无边界”的学习课堂,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在真实场景中感知科学魅力,在动手实践中培育科学素养。未来,市科协将持续深化协同合作机制,带领更多青少年“走”得更远,“学”得更深,不断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信息来源: 市科协科普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